秋 天
近日,婆婆手术。陪视期间看了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其实,这是一部老电视剧,陪看嘛,我并没有太介意!但剧中结局着实让我颇有感慨!同时也让我改变了对电视剧的些许看法。结局中宋慈拿出宋皇手谕,从如意苑中将藏有众多高官丑事的八口大箱子抬往皇宫,宋慈向宋皇讲述八口大箱子所涉各案实情,宋皇竟说睡着了没听清楚,让宋慈先走。宋慈刚出宫门,就见 内燃起烟火,宋皇出来解释说,不慎失火、八口大箱子都被烧毁了。候在宫外焦急万分的官员们大喜过望,高呼“皇恩浩荡”、“吾皇万岁万万岁”。翌日早朝,宋皇宣布提升宋慈为二品刑部侍郎,宋慈却已辞官而去……
看到这里,我顿感一片迷离。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宋皇无疑深谙驭人之术,一把火烧掉八口大箱子,赢得了众多老臣们的人心;相比之下,宋慈却显得如此“不识时务”,想凭一己之力澄清玉字,实在不懂得“水至清则无鱼”的浅显道理。绝望之下,他只能选择中国文人志士最传统、最“老式”的做法――辞官而去,隐居山林。
宋皇笼络人心,看似“君臣同德”,然而这个偏安东南的小朝廷却在风雨飘摇之中迅速覆亡了。
“水至清则无鱼”,从生态学的角度上讲,如果水太清了,就没有微生物,也没有水草也就没有了鱼的食物,自然就不会有鱼的存在。另一方面,不同的鱼类生活习性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闻到混浊的腥气,有的喜欢吃同伴的排泄物。但正是这种差异,才构成一个相互依存、充满活力的生态世界。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们常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由此,引申出人们处事的一个根本态度或原则,也应该求“和”而不求“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来自于五湖四海,人的个性特质、文化背景、生活习性、工作习惯、思维方式等等都千差万别。因此,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充分尊重和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多元管理。假如无视个体的差异一味追求看似完美的统一,这样的组织一定会缺少应有的活力、弹性和创意最终解体或僵死。
可是,反过来说,如果水太浑浊,鱼儿无法自由呼吸,同样也会室息而死。很多的管理者就没有认识到“水至浊则鱼窒息”带来的巨大危害,保有一种“和稀泥”的心态,无心(或无力)对组织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对组织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最终导致每一个人都是以个人意志至上,无视团队利益。本意想“混水摸鱼”,可是不想鱼儿死了或者逃走了,只剩下一些寄生虫和微生物,甚至是一些有害病菌。《大宋提刑官》中宋皇的所为,只能导致奸臣佞士当道,良臣有志难伸,结果是国败身亡。
所以,不能因为组织内个体存在差异性或不完美性,管理者就可以让团队成员放任自流,纵容不合理事情发生,甚至扶持落后、打压先进。管理的有效性恰恰体现在通过管理,使组织具备自我净化、自我改善的功能,使其永远保持“清者自清”的特性。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门口有一口古井,全村一千多人饮用、做饭、洗菜的水都从这里来。每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大叔大婶们就开始络绎不绝地排队来这里取水。水桶与水桶、水桶与井沿相互碰撞,发出“咣咣当当”声音,有时候取水的人多了,井水会变得混浊起来这时,大家就会停下来等待一会后,幽深的古并就会 重新呈现碧油油的光芒,清可见底。当然,村里也会定期组织一些青壮劳力,定期把井里堆积的青苔、淤泥以及垃圾等物清理出去。因为有着源源不绝的活水注入,同时有着沉淀的自我净化功能,再加上人们小心翼翼的维护,这口井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一个健康的组织就如同这口古井,管理的重心,一方面在于使其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具备自我反思,自我净化的特性,另一方面也要进行必要的、适当程度的清理和疏导,切不可本末倒置、黑白颠倒。人们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此,既不能把那些低等恶劣的鸟赶尽或杀绝,也不能让恶鸟过度繁衍,进而挤占了好鸟的生存空间。同样,水稻田里要经常施肥,同时也要经常喷酒农药,以避免杂草稗子过度蔓延,抢占了水稻的养分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维系一个正常有序的生态环境。
差别产生秩序碰撞达到和谱。管理者必须全面渗透“水至清则无鱼、水至浊则鱼室息”的道理,才能打造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良性竞争、协同进步的优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