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产搞自救 另辟蹊径求生存 外联合作促发展
今年以来,成功淮海发动机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在保证成功汽车发动机外贸任务供给的前提下,积极寻求自救出路,把破解内部任务“不饱满”的难题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针对多年闲置、弃用的铸造工房,大胆提出了“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另辟蹊径、外联合作”的想法,在具体的付诸实施过程中,与中国上市公司500强、名列畜牧企业前三甲的河南牧原股份集团达成合作伙伴。迄今复工后,生产线基础建设、设备安装及调试等工程已陆续铺开。
成功淮海发动机铸造工房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原主要承担成功汽车配套发动机外壳等零部件的铸造任务,由于近年来新能源电动车生产的“冲击”,加之国家环保政策的“三令五申”,传统汽油车的生产量急剧下降,进而造成传统汽油发动机供需量锐减,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凸显,汽油车生产及配套发动机生产任务相应的“不饱满”,这种现象同样也波及到成功淮海发动机,并成为生存发展的“痛点”。如何走出困境、度过难关呢?这早已是成功淮海发动机领导班子一直思考的问题,同样也引起了js06金沙登录入口高层领导的关注,曾把成功淮海发动机几百员工的“吃饭”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想生存,必须跳出传统的藩篱;要想作为,必须走出不变的魔窟;要想发展,必须寻求自救的路子。”成功淮海发动机领导班子形成共识后,从内部实际出发,一方面组织发动机外贸任务的配套加工生产;另一方面从盘活资产寻求合作资源进行筛选,确定合作伙伴。特别是与河南牧原股份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协议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党员骨干组成的项目突击队,配强建强队伍,在政策运用、项目落实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推进。
据了解,河南牧原股份集团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是我国“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较大的生猪养殖、生猪育种企业。此次豫晋跨域合作的《预制板制作生产项目》,其20条生产线全部由河南牧原股份集团出资兴建,成功淮海发动机铸造工房则以租赁的方式出租,所有生产线建成后,吸纳成功淮海发动机员工进行劳务补充,预计日产预制板1500件。
成功淮海发动机通过盘活资产,不仅解决了“任务不饱满”的难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弃用闲置工房的租赁再利用,实现了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和效益化,主产业和副产业“双管齐下”,开启了一条生产自救、生存发展的路子,预想这种外联合作,可以使企业在“自救”中减少亏损、在生存中增加员工收入,并获得发展的双赢目的。